-
12月06日
-
注曰:“仁之为体如天,天无不覆;如海,海无不容;如雨露,雨露无不润;慈惠恻隐,所以用仁者也。非亲于天下,而天下自亲之。无一夫不获其所,无一物不获其生。《书》曰‘鸟、兽、鱼、鳖咸若。’《诗》曰:‘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’其仁之至也。”
王氏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若行恩惠,人自相亲。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。能行义让,必无所争也。仁者,人之所亲,恤孤念寡,周急济困,是慈惠之心;人之苦楚,思与同忧;我之快乐,与人同乐,是恻隐之心。若知慈惠、恻隐之道,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,各遂艺业、营生、成家,富国之道。”
明礼馨德:所谓的仁,就是亲爱。《说文》解释曰:“仁,亲也。”指的是人与人、人与万物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,有慈悲恻隐之心,以助万事万物都能遂其所愿,各有所成。
“仁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,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。但何为仁?孔子自己也不统一,有多种说法,比如“爱人”、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等等,通俗来说就是从自己做起,做好身边的事,先人后己。
从自己做起,首先要从新做起,要有一颗慈悲恻隐之心。人们总是将自己的忧伤、悲痛看的无限大,很少体会到别人的感受;如果能把别人的伤痛作为自己的伤痛,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,时时能体会别人的悲痛,这样的仁可以称得上“圣人”了,佛家提倡的慈悲心正是如此。
孟子曾说:“恻隐之心,仁也。”在出土的书简中,有人将“仁”写作上面一个身,下面一个心,可见身心合一方为仁。当你用这样一颗心对待世界的时候,世界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与你。你关注,我关注,大家都关注,世界因你我而改变。
此外还要做好身边的事,儒家从来不空谈理论,它重视“身体力行”,因此孔子在讲什么事仁的时候,总是对一些具体的事,具体的人做出评论,孔子认为花言巧语、巧言令色的仁,基本上没有仁爱之心。同样,“执事敬”也是仁的一个重要标准。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,第一份工作是在东京帝国酒店洗厕所,但她立誓:就算一生洗厕所,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洁厕人。结果他做到了,她将每一个厕所洗的跟新的一样,“敬业”成就了她一生的辉煌。
我们具有了仁爱之心、做好了身边的事,究竟是为了什么呢?孔子给出了最终的答案:一切都是为了别人!这也是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,而先人后己就成了“一切为他人”的唯一途径。仁爱之人,就是要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让周围的人都能快乐的生活。